2)第246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_我,董卓,爱民如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老董还是决定故技重施:转移话题。

  “既然已经拟好,想必同麾下智囊谈过了。太尉府内如今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小女何德何能,敢在班门前弄斧?”

  蔡琰上当了,但没完全上当。

  瞄了一眼奏疏,努力压制住窥探的欲望,生怕被老董抓住机会一通瞎搅,乱了自己的气势。

  “既然如此,这份标点符号图解,想必你也不愿看了。”老董又从袖中掏出一张纸,唉声叹气道,“也不知老夫弄出的这些,究竟对不对……”

  蔡琰在袖中掐了掐手心,提醒自己绝对不能上钩。

  然而看到老董似笑非笑的神色,还是没忍住道:“不过就是‘句读’的改良,又有何稀奇?”

  汉朝时已出现原始的标点符号,就是所谓的‘句读’,是读书人根据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在文中加的一些断句。

  “有何稀奇?”

  老董笑得更坏了,道,“那蔡才女给翻译一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应当如何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蔡琰微微一笑,对此如数家珍,“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乃孔子的原话。”

  “意思是说,执政者可以让黎庶按照我等指导的道路来走,但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老夫觉得不对。”老董便摇头,拿出纸笔一边写这句话,一边道,“如你所言,孔子这句话便是在愚民。”

  “然作为第一位提倡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圣人怎么可能赞同愚民政策?明显同他一贯的理念相违背。”

  “另外孟子乃孔子的信徒和思想继承者,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如果孔子有愚民的思想,为何在《孟子》中的学说中没有体现,并且还相反?”

  一番话落,蔡琰瞪大了眼睛:你之前不是在边塞提刀子砍人的么,什么时候对孔孟的学说如此深有研究了?

  一个大老粗不舞槊抡锤,居然读上《论语》了?

  “那,那你认为该如何……呃,对,如何翻译?”

  “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纸上用标点符号将句子断好后,老董继续道。

  “意思是‘执政者认为百姓的道德和行为符合规范时,就不要去干涉过多。只有当他们觉得百姓的行为发生偏离需要教化时,才要去引导教育他们’。”

  “只有这样的解释翻译,才跟儒家一贯的德化政治、开启民智等精神内核一致。”

  话音落下,蔡琰的表情就变了,变成了‘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

  随即强压心神,却不由自主凑过来看着标点符号道:“果,果真如此?……这般说来,我跟随父亲所学,竟一直都是错的?”

  “老夫哪里知道?……”

  谁知这时,老董又双手一摊:“老夫就是个边塞砍人的莽夫,哪能知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