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_龟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下如卧蚕之状;水主明亮而光润,故面鲜泽,为水病之验也。然水病因阳微阴盛,经隧不利,所以脉伏,而胃中津液水饮,外溢皮肤肌肉,不溉喉舌,故作消渴,诚非真消渴也。

  □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注】

  诸有水者,谓诸水病也。治诸水之病,当知表里上下分消之法。腰以上肿者水在外,当发其汗乃愈,越婢、青龙等汤证也;腰以下肿者水在下,当利小便乃愈,五苓、猪苓等汤证也。

  【集注】

  赵良曰:身半以上,天之分,阳也;身半以下,地之分,阴也。而身之腠理行天分之阳,小便通地分之阴。故水停于天者,开腠理而水从汗散;水停于地者,决其出关而水自出矣。即『内经』开鬼门、洁净府法也。

  尤怡曰:发汗利小便,因其势而利导之也。

  □

  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注】

  上条为水之在外、在下者立法也。若水在里者,非其治矣。腹者至阴脾也,故病水必腹大也。水蓄于内,故小便不利也。其脉沉绝,即伏脉也。脉伏腹大,小便不利,里水已成,故可下之。十枣、神佑之类,酌而用之可也。

  【集注】

  程林曰:腹大者,为水在里,小便不利者,为水不行,是以脉必沉伏也,故宜下之以利其水。

  □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按】

  「越婢加术汤主之」七字,当在后「太阳病,脉浮而紧条,发汗即愈」之下,文义始属,必是错简。在此观其里有水之文,自可知非越婢加术汤发表之药所能治矣。

  【注】

  此承上条言里水未实,不可下、不可利之义也。里水者,谓里有水也。一身面目黄肿,有水之证也;脉沉,有水之脉也。虽有是证脉,犹必渴而小便不利腹大者,始为里有水也。设不腹大满急,此里水未实,不可下也。若小便自利,此亡津液作渴,非里有水作渴,亦不可利小便也。

  【集注】

  尤怡曰:里水,水从里积,与风水不同,故其脉不浮而沉,而盛于内者,必溢于外,故一身面目悉黄肿也。水病小盒饭不利,今反自利,则津液消亡,水病已,而渴病起矣。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