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文学之花_林笑的咸鱼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统小说是什么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呢?好像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困境,并非那一些作者写不好,实在是写出来卖不出去了。

  八十年代是什么时候,是改革开放的时候,大量的国外图书流传到国内市场,对华夏的传统文化进行一波又一波的侵蚀。在大市场的环境之下,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从国外的轻小说演变成香江小资的爱情小说,传统小说被打的溃不成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没有出现特别出名的小说,诗歌,散文。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忽然间一批80后新生代作家出现了。代表人物就是邵阳和郑毅,还有言情小说大神安妮。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以来,多家出版社已为“80后”作家出版数目庞大的作品,并且迅速占据了中国文学图书市场,与现当代作家作品平分秋色。

  这不是重点,到了2000年的时候,众多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已经不是平分秋色,而是变成了图书市场的主导产品。

  虽然这一些图书比较好卖,但是对于文学评论界,他们往往对其不屑一顾,认为缺乏社会阅历的“80后”作家无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大家相媲美。

  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一些作家并不是追去小说的文学属性,而是追去小说的商品属性,作者努力去做的不是成为一个作家,而是成为一个文化明星。而大多数文学作品内容则是无病呻吟。他们一般将小说分成三种,见了面就打,那叫武侠小说;见了面就说我爱你,那叫言情小说;见了面说啥也听不懂,那叫现代小说。

  但是对于文化圈来说,然而文学需要阅历和积淀,炒作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方向。

  经过时间的验证,这一些话都被证实了,很多玩票性质的作家渐渐的没落了,一些努力发展的人,追求积淀和涵养的小说作者渐渐被主流文学圈的人认可。

  可能因为没有一个好头,所以现在的的作家依旧在重复80后的奇迹。他们静不下心来写小说,写小说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文化信仰,而是追求一个大红大紫的奇迹。

  以为文学批评家这样说“80后写作有想像,有游戏精神,有梦幻,这些都值得肯定;但是在他们的小说里,看不到未来,这是一个困境。”

  “80后”写作群体的市场化、高产化、娱乐化趋向恐怕是造成他们当前窘境的根源。文学与市场总是存在矛盾的,而“80后”作品总是契合市场的需求,一味打造畅销书,恐怕只会让他们在发散短暂的光华之后匆匆谢幕;高产化作为市场化的后遗症之一,也愈演愈烈。

  而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见证了新生代作家的兴盛和衰落的吴文华来说,前一阵还没有对新生代作家进行一次彻底的思考,另一个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