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二百四十两_锦衣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所谓世路难行钱作马,不但老百姓是如此,官府也难以幸免。

  吕致远对这些都很清楚,和张守拙也有足够的默契,更加知道张守拙并非中饱私囊之辈,所以钱归张守拙来花,一切账目都由吕致远来做。

  现在张大知县面对着户房这位“一本正经”的书吏,心里便有一种难以名说的痛苦。

  “你就写……”张守拙恨自己从前没有向吕致远请教过这方面的经验,此时张开嘴,却不知再说甚么了。

  他并不懂做账。

  梁叛忽然在旁问:“老陈,最近几日县衙的开销多不多?”

  “也多也不多……”陈书吏笑笑,“我才接手不过三日,许多账目尚未厘清,也不知这几日的支出算多还是算少。”

  梁叛暗骂这老滑头,说了一大串等于没说,甚么事没做先把自己的责任摘个一干二净。

  “那吕书办最近过手的有哪几项大笔的支出?”

  陈书吏想了想说:“最近县学的林教谕请溧水县的名士马天申马先生著了一本《四书讲义》,连著书钱加刊印钱,是一笔大开支,总有七八百两的样子。”

  这种事梁叛和张守拙一听便知,是那林教谕伙同溧水县的马天申搞了个“著书刊印”的名目,在里面伸手捞钱的。

  都以为县学和府学的教书官们清苦,其实学子的钱最好挣不过。

  大明朝虽然推八股,不叫人琢磨学问,但是推行教化的决心极大,对这些学府也颇为优容,一县之中县学每年的开支并不是个小数目。

  这些教谕、训导从中自然也少不了几分好处。

  梁叛闭嘴不再说话了,张守拙也不是笨蛋,自然晓得他的意思,当即对那书吏说道:“印书多花了二百两。”

  那书吏遵命而去,反正这笔钱是县学的使费,又是吕书办的经手,干不干净都与他无关,当然乐得听命。

  张守拙又叫来门子老周,让他到后衙去领四十两银子出来。

  老周也自去了。

  不多久,陈书吏取了二百两银子来,又拿账册请张守拙画押。

  二百两银子没过张知县的手,便到了梁叛的口袋里,老周领来的那四十两银子,也稳稳当当被他收入囊中。

  梁叛收了钱,心情大好,笑嘻嘻地向张守拙拱拱手:“多谢大老爷的赏,告辞。”

  “慢!”张守拙挥手让老周和陈书吏退下,叫住了梁叛。

  “梁捕快,你难道从来便没有想过,我为甚么会单单选你?”

  梁叛停住脚,没有回答。

  他当然想过这个问题。

  如果张守拙看中的是穿越前的他,那个破获过国际贩毒案、抓获数十名一级通缉犯的警界精英,那并没有甚么可意外的。

  但是张守拙所认识的梁叛,是那个街头小混混般的二流捕快。

  或许那个梁叛在城南这一片,可以用他的老道的江湖手腕和为人称道的行事做派,做成一个极吃得开、很有几分邪路子的好捕快。

  但是那个梁叛的局限性也十分致命——他没有读过书,没有见识过南京城以外的世界,甚至没有接触过同在南京城里的那些上流人物、上流行事。

  这注定了那个梁叛的的眼光和格局超不出下九流的范畴。

  这一点不仅现在的他自己明白,张守拙他们也很明白。

  而张守拙现在让梁叛做的事,显然早已过界太多了。

  这是不合常理的!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