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6章 能治晁错的人回来了_家父汉高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学礼,董仲舒悟性极高,而刘安虽然是黄老的,对儒家的礼倒是也颇为熟悉,他读过的书很多,百家的学问他都清楚,若是不清楚,又如何去吸纳呢?

  董仲舒听的很认真,听刘安讲述了半个多时辰,这才起身拜谢。

  太子还有很多大事要办,每天能抽出半个时辰来教他,已经是很难得了。

  “殿下.您的那个学宫,我觉得有些不妥若是三老强势,那他们就容易跟豪强同流合污,庙堂的命令就传达不到地方”

  “这是你们儒家强盛才会发生的事情,礼若是在法之前,才要防备三老的强势黄老是不必担心这个的,你知道大汉设各级三老就是因为黄老吧?”

  三老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庙堂的官,他们没有俸禄,他们是由民间自行推举,一般都是选择最有名望的老者来担任,他们是配合庙堂来治理百姓的,严格意义上是负责教化,实际上能管的事情很多,他们算得上最初的民意代表,在大汉治理地方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别看他们的官爵不高,实际上,皇帝都很重视这些三老们的意见,每年常常进行赏赐,在官吏们商谈大事的时候,三老也会作为百姓代表来参加,他们拥有直接越级上奏的权力,他们能影响庙堂的大事,甚至能直接上奏皇帝。

  一旦庙堂的政策开始危害到百姓,或者地方的大臣制定了不利于底层的方略,三老们就会开始变得积极起来。

  跟很多人所想的不同,汉初的三老,并非是由地方大族或者豪强来担任,百姓们的推举是不能受到干涉的,他们通常会选择最有文化,最受人尊敬的老者来担任。

  若是有压迫百姓的恶劣事迹,这辈子都不要想着可以当上三老了。

  当然,发展到第二个汉朝的时候,情况就开始不同了,三老不再是百姓代表,而是成为了豪强地主们的代表,他们不再跟刘邦所想的那样为民做主,反而是加强了民间的土地兼并问题。

  汉初的土地兼并不算太强,原因有很多,汉朝对豪强的严厉打击,迁徙,还有就是三老们的强势。

  你想吞掉百姓的土地,你就看三老上不上奏,他要是直接给皇帝上奏,就看你掉不掉脑袋。

  而在历史上,三老上奏的事情很频繁,很多鱼肉百姓的官吏落网,都是有三老往上头上书,他们甚至还敢劝皇帝,例如小猪时期,太子因为巫蛊而惊惧,想要杀死江充,兵败后逃匿于泉鸠里小猪勃然大怒,认为太子谋反,群臣也都认为太子谋反,当时就有三老上书皇帝,认为太子不是谋反,都是江充的过错!

  皇帝的家事都敢参与,还敢跟汉武帝公然唱反调,这就是汉初的三老,他们甚至还有帮着平叛的记录。

  小猪时期有个绣衣叫王翁孺,此人因为办事不利得罪皇帝而被免职,他后来又得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