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重建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段复活一万个人,就需要一秒能的能量,制造一枚中子星级的太空飞梭,则需要大约十秒能的能量。

  可以说,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可以用能量来衡量。

  显然,太阳系蕴涵的能量,根本不足以使人类文明快速复兴。

  所幸的是,人类中的科学家、特别是最顶尖的科学家都生活在太阳系里,是这场战争的中的幸存者。

  当时,科学家提出了解决办法。

  比如,把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改造成星体级的聚变反应堆。如果木星有十分之一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就相当于五乘十的二十次方的秒能,也就是大约五万亿亿秒能,因此一颗木星这样的巨行星,就能复活二十万亿人,足以使人类文明恢复到战争爆发前的状态,甚至有所超越。

  当然,还有更加疯狂的想法。

  比如,一些科学家就提出,应该利用空间能量,因为空间能量是比星体能量更加巨大的能量源。

  只是,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改造一颗气态巨行星。

  当然,人类没有选择木星。

  原因很简单,木星是太阳系里的第二大星体,质量大约是第三大星体,即土星的三点五倍,如果木星毁灭、哪怕只是质量减少十分之一,所造成的空间崩溃,也将对不远处的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要知道,人类暂时就只有太阳系这一个家园了,而在太阳系里,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都易受到影响。

  所幸的是,人类有更多的选择。

  在两千年的宇宙战争中,仍然有很多星系没有被摧毁,而且这些星系都是没有类地行星的星系。

  换句话说,在这些星系里,存在很多类似于木星的气态巨行星,而且很多巨行星都比木星大得多。

  从理论上讲,气态巨行星的质量越大,就越容易改造。

  原因很简单,质量越大的巨行星的内核温度就越高,因此就越容易发生聚变反应,对人为干预的要求就越低。

  最终,人类在“天鹅E”星系里选择了一颗质量是木星十倍的气态巨行星。

  当时,还有更大的气态巨行星可供选择,只是行星越大,改造的工程量也就越大,需要的能量与资源也就越多。

  更重要的是,“天鹅E”的这颗气态巨行星的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氢元素。

  也就是说,这是一颗几乎完全由氢元素构成的行星。

  要知道,木星的氢元素含量只有百分之八十二,还有百分之十七的氦元素。

  可以说,当时人类是很乐观的。

  对于刚刚打赢了第一场宇宙战争的人类来说,确实应该感到乐观,因为人类经受住了考验,还战胜了一个更加强大的文明。

  此外,至少在半径为两千光年的范围之内,不存在潜在威胁了。

  换句话说,至少在未来的两千年内,人类遭到灭顶之灾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幸存者有足够的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