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2章 来自军方的证据_宗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了一些经义方面的事情,不过估计他们两个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因为允熥竟然和方孝孺聊了半天也没有无话可说的时候,但是允熥的经义底子十分薄弱。

  二人就这样一直等着,等到了天快黑的时候还一起去吃了一顿晚饭。

  然后就快要到宵禁的时候了。

  方孝孺此时站起来说道:“陛下,陛下所说的证据今日是出不来了吧。那么臣今日就先回去,明日一早臣再到这里来与陛下一起等着。”

  方孝孺这话完全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

  允熥却仍然坐在座位上,不动,也不说话。

  而既然他不说话,那么恪守君臣之礼的方孝孺自然也不能就这样走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十分静态的一幕。

  一直到离宵禁只剩下不到一刻钟的时候,方孝孺已经有些忍耐不住要再次开口的时候,忽然王喜跑进来对允熥说道:“陛下,魏国公来了。”

  允熥这时长出了一口气,对方孝孺笑道:“证据来了。”

  方孝孺表情微微有些变化,不过并未说话,只是重新坐了下去。

  不过他马上又站了起来,因为魏国公徐晖祖走了进来,而徐晖祖的爵位太高,他不得不起来行礼。

  不过徐晖祖并没有看方孝孺哪怕一眼,进了大殿之后就跪下说道:“臣徐晖祖见过陛下。”

  允熥笑道:“徐爱卿起来吧。”

  等他起来了,允熥问道:“可是已经拿到了证据?”

  徐晖祖说道:“臣幸不辱命。”

  允熥大笑起来。

  原来这次的查案,允熥最后的手段并不是秦松和他的锦衣卫,也不是郭洪涛和他的镇司,而是徐晖祖在军方的探查。

  腊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允熥回京的第二日,朱高煦曾经让自己的王妃转交给允熥一封信,就是这封信的内容让允熥决定在军中探查。

  朱高煦在那封信中提到:在他去看自己的父亲和大哥的时候,朱高炽回想起来,那两个附逆的文官消息十分灵通,并非是猜到的燕王要造反,而是真的确定燕王要造反,所以附逆。

  但是这非常奇怪。当时南北书信不通,尤其是从北平南下到德州这一路上的州县,就连河间府的知府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要说是自己看到某些蛛丝马迹就十分确信的推到出来的也不像,朱棣与这两个人亲自接触过,确定他们绝对没有这样的本事。

  所以朱高煦就推断他们多半是在军中还有人,能够使用军队的军驿传信。军驿虽然管理严格,但是也并非没有替私人传信的事情生,只要是传信、收信的双方都是武将,那么军驿也有时会进行通融,夹在公文里面送出去。

  允熥以此推断,文武毕竟殊途,所以文官这边想要收买最少两个武将不是那么容易的,多半是由真正的为之人负责,即使不是严震直本人也绝对是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