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部分_白门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胥门外的横塘驶去。

  冒襄大半个月前离开南京,到常州后,接连收到北京两位熟人的来信,都证实了冒起宗即将调离襄阳的消息。这使他进一步感到宽慰,也使他终于回心转意,修了一封家书,派人先送回如皋,向母亲禀明一切;自己则买舟南下,到苏州来赴复社大会,顺便探望陈圆圆。恰巧在半路上,遇见了正到处寻访他的张明弼。

  张明弼是个年近花甲的老头儿,五年前中了进士之后,被派到粤东揭阳去当县太爷,最近因为得罪了上司,又被贬回浙江按察司当个管文书的小官。他觉得没有意思,便借口回家探亲,告了个长假,到处游山玩水,寻朋访友。他同冒襄,还有陈梁、刘履盯吕兆龙几个,十年前曾在秦淮河的眉楼上义结金兰,立誓以心相许。

  论起他同冒襄的交情,较之吴应箕、陈贞慧等人更为密切。这一次,张明弼是受了陈圆圆之托,来找冒襄告急的。据他说,由于苏州府出动衙役,那些雇来守护陈圆圆的“撞六市”被捉去了好些人,眼看坚持不住,半个月前,只好又把陈圆圆转移到横塘藏起来……冒襄听了这个消息,起初还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直到读了陈圆圆捎来的信中,有“君倘不来,恐成永诀”的话,他才有点着紧起来,听凭张明弼吩咐船家昼夜兼程,总算在今天一早赶到这里。

  横塘是个不大的圩镇,离胥门也就六七里的水程。由于靠着运河,往日倒也颇为兴旺;如今却同苏州一样,萧条冷落得很了。

  冒襄在码头上了岸,吩咐冒成和长班留在船上等候,然后由张明弼引路,沿着狭长的小巷弯弯曲曲地走了一阵,来到了一个小小的门楼前。张明弼上前敲门,半天,才有一个老门公出来开门。张明弼早已不耐烦,扯住冒襄就往里走,一边兴冲冲地叫:“圆圆,圆圆!看我把谁给带来了!”

  冒襄跟在后面,想到马上就要同陈圆圆相见,心情也很有点激动:“嗯,大半年不见,又经历了这一番颠沛惊恐,她不知怎样了?

  还是娇艳如昔么?哎,只怕不免憔悴瘦损了吧?“他想,一边四面张望着,希望尽快见到那张熟悉的可爱的脸蛋。

  张明弼叫了一阵,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就连平日的使唤、丫环,也不见一个露面。

  张明弼同冒襄交换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眼色,直着脖子又叫:“圆圆,圆圆!”

  “两位相公不用叫了,屋子里没人。”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原来那个老门公已经跟了进来。

  “啊,没人?上哪儿去啦?”

  老门公没有马上回答。他眯缝眼睛打量着冒襄:“敢是小人眼拙,这位相公却似不曾来过?”

  “这便是如皋冒辟疆相公!”张明弼说,“今日特地从常州赶来瞧圆姐儿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