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章 总得试一试_此生应无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也不知道咋评价。

  对一些头部高校,各方面的扶持补贴力度更大。

  比较让陆道升觉得不是滋味的是,恰恰是这些头部拔尖大学的学生,是一去不复返的主力。

  前世多年之后,社会上逐渐出现了反思的声音。

  国家不仅勒紧裤腰带支持顶尖学子出国,还对归国学子提供了尽可能优渥的条件。

  但这些被寄以厚望的学子大多数没有回来建设国家。

  参考国内某顶尖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该校的赴美留学生中,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的只有约19%,还不到两成,八成留学的学生都留在美国了。

  这个情况有很多种解读,比如有能回来一两条大鱼就不算亏的说法,有国内缺少人才施展平台的论调,有科学无国界都是在为全人类做贡献的傻白甜言论,等等等等。

  陆道升对此没那么多看法,出国不回国本身是个人选择,回国表示敬佩,不回国也没什么好指摘的。

  但有一点是让他比较膈应的是,附着在这股留学浪潮上,形成的一种把出国当做希望和辉煌的思潮。

  陆道升前世读大学的时候,不争取出国差不多就是不上进的代名词,准备托福、雅思、GRE这些留学英语考试就是勤奋努力拼搏的表现。

  校园里流传着一个个努力备考英语留学成功的励志故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出国留学”才是人上人的意味,能留在国外不回国来才是能力强的表现。

  陆道升觉得这不对,享受完国家补助去而不返的人,凭啥能对留在国内建设国家的人有优越感呢?

  就凭留学英语考试成绩更好嘛?不看实际贡献的?

  造成这一现象自然少不了新西方英语培训学校的功劳。

  由于新西方创始人俞老农本身是燕京大学老师出身,自己想出国留学就准备了留学英语考试,后生活所迫需要谋生就开始借自身经验来做留学英语考试的培训。

  当时华青大学和燕京大学里有大量憧憬出国的顶尖学子,不论个人素质还是学习态度都是极其优秀,俞老农很快聚拢了足够多的学生,并且在优质生源的支持下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

  这很快就帮他形成了品牌效应,新西方英语培训学校也孕育而生。

  之后,俞老农采取了一种和传统教育非常不同的教师筛选策略,那就是一切向学生满意度看齐。

  以此为起点,新西方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以口才和个人魅力闻名的教师,可谓中国教育培训圈最早的“网红”了。

  做钉子手机欠了六个亿的罗大嘴,花式忽悠和割韭菜的币圈大佬李哭来,都是从新西方走出来的代表人物。

  陆道升见识过新西方的教学,由于自身英语底子被老师夯得扎实,老实说对这种过度注重吸睛效果淡化核心学习方法与理解的教学方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