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_道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眩晕等,有时还胁痛。

  周锦渊正给学生解释,重音强调:“记住!”

  俩字刚强调完,摄影师一道光就打在他脸上,整个人都高光起来了。

  大家都差点没憋住,疯狂憋笑,这也太有戏剧效果了。

  周锦渊:“……”

  “呃。”摄影师举了举相机,一脸无辜,表示他也不是故意踩点的。

  周锦渊无语地继续道:“……面尘除了肝肾阴虚,还可能是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脾不和等所致,经常是多证兼具,临床需要灵活辨证。不过,面尘主要便是和肝、脾、肾有关,尤其是肝,《医宗金鉴》里解释过,‘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

  摄影师那边已调好了灯光,嚓嚓拍照,除了一开始,后面倒也打扰不到周锦渊,他专心讲课。

  “既是肝肾阴虚,那就应该滋补肝肾,用何方?”周锦渊问道。

  握笔随时记录医案的祝青立刻答道:“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不错。”周锦渊鼓励地看他一眼,“如何加减?”

  祝青咽了口唾液,细细斟酌,“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枸杞子、百合,龙眼肉,大枣。”

  六味地黄汤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方剂了,即使不通中医药估计也听过,原方应该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和泽泻这六味药。以肾、肝、脾三阴并补,侧重在补肾阴。

  祝青加减之后,又更对他姑姑的病证。

  周锦渊听得开心,觉得祝青挺有天分的,“好,好,剂量呢?”

  祝青眼睛睁大一点,观察周锦渊的神色,“熟地十五克,余者十二克……是不是重了?”

  “是重了一点,各十克即可。”周锦渊说道。

  他现在日常开药的路子都比较轻灵,经常一味药只用几克。祝青也是知道这一点,才会问他是不是重了,他自己其实还在原方基础上减了不少,没想到周锦渊还是嫌重。

  接下来周锦渊还要配合给祝姑姑针刺,他带了毫针,根据黄褐斑部位不同取穴,因为是肝肾阴虚,所以还加上了三阴交、太溪、关元等穴。

  摄影师看周锦渊施针,咕咚咽口水。

  不是,这个手……未免太好看了吧。

  他特喜欢好看的手,每次拍人时,都喜欢给手部特写。玩儿摄影以来也拍了不少,但真是鲜少看到周锦渊这样漂亮的手,配合他的穿着和捻针的姿势,更是让摄影师忍不住狂按快门。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盯着流口水的同时也觉得有目光刺刺地落在自己身上……应该是错觉吧?

  “用补法,留针二十分钟。连续针刺十天为一个疗程,之后的几次,就由祝青来给你姑姑针刺吧。”周锦渊对祝青难掩欣赏,将注意之处细细教给他。

  嚓嚓嚓。摄影师猫在一旁狂拍。

  待到治疗完毕,摄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