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_古代的舒心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一股乡野的粗放。

  二进院是极大的长方形院子,一进二门右侧是一口水井,上面一样用木质六角亭子遮盖,因为在半山上打井井打的深,往下一看黑黝黝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运气好,这口竟然是一口甜水井,水清冽甘甜还异常纯净。井口是用青石搭建的,青石算是他们这里的特色,石纹漂亮,根本不需要任何修饰就很好。

  院子有一圈回廊,链接正房厢房,回廊和院子间又一圈水漏,整座院子都有这样的下水装置,上面青石板有一条条缝隙,用来漏水用,这样下雨后可以让雨水快速流淌出去,厨房用水生活用水也可以从这里流出去,出口在院坝下方靠东的地方,水流可以直接排到月亮湖里,当初准备的时候瑾娘也想过流到月亮湖里是不是不好,不过想了想,现在用水根本没有污染,根本就没有化学药剂,就算洗衣服,也使用的草木灰,或者皂角,都是天然的,根本不存在污染的问题,而且下面的月亮湖是活水,本身进化能力也是挺强的。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正房是杨震海和瑾娘的居所,里面还是空荡荡的,木做隔断都弄好了,这个年代盖房使用糯米或者大黄米加石灰,他们这里使用的是糯米浆和石灰浆混合作为粘合剂,效果相当于现代的十号水泥,这东西千百年都不腐的,在屋子里也刷上一层石灰的,色泽白亮。

  东边贴墙挂冰裂纹架子,中间留有椭圆形的空地,杨震海看到瑾娘做的双面屏风很是漂亮,就让她再绣了一个更大一点的,帖在墙上,大方又漂亮,现在架子已经放好了,就等她绣好按上。

  靠南窗底是坐炕,炕罩也是安好了的,什么都没放空荡荡的。西屋准备做起居室,西边两个耳房,有一铺大炕做冬天卧室。东边一个耳房做洗浴入厕用。

  东厢房,作为家里饭厅,接待客人使用,南边的耳房跟东边两间屋子作为厨房。以后跟人接触少不了要有亲戚串门,就像英子总是跟瑾娘一起作秀活一样,就可以在这边招待。

  而东厢房,有一处瑾娘提议建造的,就是靠东墙的一座大壁炉。里面是青石搭建,外面用木作装饰,高八十厘米,边上用铜制的架子隔开,外面西侧还有一个贴合的专门用来装木块的铜筐带着缠枝花式样,看着别致又实用。这里冬天冷,睡觉在炕上不冷,白天屋子却有些凉,总是巴不得在炕上一直不下来,这样瑾娘就想到了壁炉,一方面好烤火,另一方面瑾娘想着冬天的时候在壁炉里烤红薯,那肯定美极了。西边是一铺大炕,冬天做活或者来亲戚临时居住,招待客人。

  西厢房,是留给以后孩子的,现在并未规划。

  东院是两进的院子,前面较大,建筑是倒u型的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