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0章 少年英雄(5K)_骑砍三国之御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蠢蠢欲动。

  最初的混乱过后,驻守各地的重臣、世家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趁徐州军还没占领全境前,立刻召集所有的剩余军队,发起反攻,克复平寿。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眼下徐州军声威正盛,兵力最大的武安国被于禁部直接缠住,自顾尚且不暇,而另一边的东莱又因为收到海盗的骚扰而自身难保,在眼下北海已接近大半陷落的情况下,单凭那些仓促召集起来的新军,败军,前者缺少训练,没有经验,后者士气低迷,毫无斗志,显然不会是敌人的对手,即便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去打平寿,恐怕也是送死的成分大些。

  如今孔融既死,蛇无头不行,故而,他们提议一方面所有人全部去支援武安国,先将北海国最东面的昌安这块地盘守住,同时立刻向远在许都的天子传信,一方面可以让天子去斥责王政这种不奉朝廷号令,私下乱战的恶行,一方面又可在任命新的北海国相的同时,发兵救援。

  当然,前一个基本也就是说说罢了,毕竟没人是傻子,王政都主动攻打北海了,自然不会因为献帝的一句诏命就善罢甘休,重点还是后面两条。

  其实对于对外求援这一条,主攻派也是赞成的,毕竟单靠北海一郡之力,想要敌过坐拥一州的王政委实不太可能,可在是否前去昌安这点上,两边却是完全的意见相悖。

  在主攻派看来,昌安如今都快成孤城一座了,咱们去岂非主动送死,这等事情是万万不干的,自然是要在后方组织力量反攻更为合适。

  而在主守派看来,若是坐视武安国被徐州军消灭,那北海剩下的力量更不是徐州的对手,武安国必须要救,若要防守,若要反攻,也必须要保住昌安!

  按黄忠所知,直到他返回徐州时,潜伏在北海军的内应回报,这两派依旧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可以预想,在徐州军队万众一心,快速推进的形势之下,他们彼此的争吵,除了只能造成内部的分裂,更进一步地弱化其仅存实力之外,别无一点用处。

  徐方的简报中,还专门提到了以张崇岳为首的渤海海盗,结合早先糜芳和陈皎发来的密报,这一股势力目前的情形是这样的。

  在徐方攻克平寿之前,管承与张崇岳即率大队南下,加入了与东莱水军主力的战斗之中,不得不说,这些人在水战上的确有一套,战斗力也确实胜过如今刚组建不久的徐州水军。

  尤其是在消灭布其那一路东莱水军中,正是张崇岳在管承和东莱郡争斗的关键时刻率军加入,才在顷刻间覆灭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结合陈皎和糜芳不同渠道得来的消息,王政更发现了一个关键点。

  目前张崇岳的军队中,水军自然是以渤海群盗为主,可在登陆东莱后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