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1章 小诗方显,四手联弹!_真诚系影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小诗方显,四手联弹!

  《致爱丽丝》是一部独立的钢琴小品,采用回旋曲式写成,演奏时长只有3分多钟,但它在音乐史上拥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首先,由于它技巧过于简单,没有那么壮阔恢弘,被人们称为“微不足道的音乐”,但这种微不足道恰恰是贝多芬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的高度浓缩;

  其次,同样因为它短小精致、易于演奏,几乎成为钢琴初学者必学的一首作品,其柔美动人的旋律使之成为后世音乐家们最爱演奏的作品之一;

  最后,该曲背后的故事也为作品增添了一些浪漫主义的气息:

  主流的观点认为该作品最初是贝多芬写给喜欢的学生特蕾莎的,名字也叫《致特蕾莎》,且底稿一直保留在特蕾莎处,直到有人整理特蕾莎遗物,发现底稿,才让作品公诸于世,不过在出版的时候,误把名字写成了《致爱丽丝》;

  另一个观点大约是基于这个错误的名字进行编撰的,大意是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善良女孩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他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四处求人,贝多芬听了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把老人带进了一个有雪山、有海水、有海鸥、有阳光的音乐情境。

  老人听罢,心满意足,驱散了内心的孤独和悲怜,于是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

  这个故事的确更符合音乐传播的调性,但《读者》和《意林》的风格过于浓重。

  就像在网络上热传的那些网络歌曲,网友们都喜欢赋予它们一个凄美的故事,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在这个世界的话,《致嫦娥仙子》的缘起就是方显和朋友们中秋小聚,灵感忽至,信手弹来。

  或者浪漫化一点,大家可以重新为这首作品取个名字《致彭小诗》,至于背后的故事,大家自由发挥。

  其实,方显如果是在酒吧首次演奏此曲,观众未必都能理解它的价值,此时当着彭小诗和窦和二人演奏,观众虽不多,但效果拔群。

  “你就是那种拥有绝对音感的天才吧?”窦和道。

  方显只得把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说法重复了一遍。

  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的彭小诗道:“你这个巨人太巨了。”

  接着方显又以“中秋”为题,即兴唱了《但愿人长久》。

  这首歌原唱是甜歌皇后邓丽君,后来由天后王菲翻唱,是二人的经典曲目。

  当然了,这首歌最强的部分还不是二位歌后,而是其词作者——

  苏东坡。

  歌曲倒不难唱,基本上只要能背诵全词,就能顺出来。

  方显自弹自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等他唱完,窦和和彭小诗对视了一眼,道:“我不想弹了。”

  彭小诗倒无所谓,走到钢琴前,也自顾自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