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人生百态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史令司马迁。”

  “臣在!”

  “君子和而不群,朕观察你半天了,好像耿耿于怀呀,似乎心中有块磊呀,你说说,你对李陵的看法?”

  “臣确实有不同看法。”

  “嗯?怎么个不同?”

  “臣以为应该冷静的看待这场战斗的全过程。”

  “太史令是要跟朕谈论军事呀。”

  “臣的确以为,应该首先弄清楚事情的始末,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今天他一次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实在令人痛心!

  况且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可谓虎口垂饵,横挑胡强,匈奴单于当时亲率领三万精锐骑兵,与其血战十余日,竟然不能胜,而且死伤惨重,恐慌之下,征调左、右贤王的全部武装,动员一切挽弓的士民,倾尽全国之众来围攻。

  即使在这样的险境下,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

  最后救兵不至,血流成河呀,而且,他为了鼓舞士气,杀掉了藏于军中全部的女眷呀,此乃何等壮烈悲惨之举,臣以为他之所以不死,或许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

  司马迁说得慷慨激昂,他能想象当时李陵面对的困难,在古代,一旦死伤超过三分之一,军队很有可能就崩溃了,而李陵差点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是十分难得的。

  汉武帝阴阳怪气的说道:“太史令消息灵通呀,伱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机密细节?是谁?给你看的军报?”

  “陛下,我给他说的,请陛下降罪。”

  这个时候,刘瀚站出来了,再这么下去,司马迁要被下牢狱了,弄不好和历史上一模一样,纵然刘瀚知道现在站出来,不太好,汉武帝正在气头上,可他还是站出来了,他甚至猜出是太子刘据给司马迁说的战报。

  “哟,大司马什么时候和太史令关系这么好了?”

  “太史令想写史记,我想有个好些的身后名嘛,就走得近些了。”

  汉武帝点头,没有过分追究,“下不为例,那大司马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能怎么看?大错在你,要是听我的,全军压上,必然大败匈奴,实在不行,虚张声势一番,也能救援李陵了,你的面子,你的疑心导致了这番局面,现在想找背锅了,也只能甩给李陵。

  刘瀚心里这么想,但嘴上却是不能这么说的。

  他略微思索一番后回答起来:“李陵的勇气,智谋,胆识,我很欣赏,换到我也不见得能打出他的战绩,可如果他真投降,是该死,家人处死也可,或者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