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4章 喜迎新春(新年快乐!)_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现炒两个菜也就够了。

  十分方便。

  光是这些炸货,就已经比他们往年的年夜饭都要丰盛了。

  去年的年夜饭?赵静不愿意回忆,那时候她刚刚生完小囡囡,自己一个人带着囡囡等到十一点多,赵文牧也没有回家。

  最后是刘素芳、刘秀梅过来把她们娘俩接回老宅去的。

  腊月廿六,杀猪割年肉。

  生产队今年批准屠宰四头猪,足足是往年的两倍。

  即便这样,想买现杀的猪肉也得提前预定,不然根本买不到。

  好在赵文牧现在面子很大,杀猪的人家直接给他预留了两条大猪腿和一副完整的猪下水。

  他还去供销社买了半只羊回来。

  经济欠发达时一年只吃一次肉故此称为“年肉”。

  有条件的人喜欢购买猪头过年,图的就是喜庆的年味,一个猪头能做好几道菜,凉拌猪头肉,黄瓜拌猪耳朵,爆炒口条等。

  赵文牧喜欢吃猪头肉,但不喜欢一整个猪头。

  看起来有些瘆人。

  即便这样,他还是预定了一整个猪头,直接由杀猪的人家做熟后给他送来。

  祭祖用的。

  二十六中午,抱着小囡囡,赵文牧、赵静带着食材干脆去了赵学海那儿,又把赵子孟、赵子婷喊来,还有赵文君在这儿,几个人吃了一顿杀猪菜。

  满嘴流油的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看着赵子孟油腻腻的袖子,赵文牧替他屁股担忧。

  毕竟他穿了一身过年的新衣服。

  腊月廿七,宰年鸡。

  过年鸡肉自然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今天赵文牧背着小囡囡,带着赵静一起去赶集。

  他们不止要买鸡,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干果、调料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还要买新的碗筷、鞭炮、对联、过门钱,所有过年会用到的东西,能看到的、能想到的,全都要买。

  反正这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能买到的东西种类也不多。

  腊月二十八,蒸饽饽。

  在今天,赵文牧不但要蒸大馒头,还要做年糕、蒸豆包。

  齐鲁人民人对蒸年糕、饽饽情有独钟。从腊月廿五后,就要开始蒸饽饽了。

  过年的大饽饽,要比平时吃的大很多,突出一个节日的喜庆,和团团圆圆的感觉。

  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口味香甜,特别受家中的小孩喜欢,而年糕不仅有黄色还有白色年糕,寓意着黄金和白银。

  不止有大饽饽,还有大面鱼。

  活好的面包裹着红糖,放在木质模具里,轻轻按压,让面团表面平整。

  然后轻轻取出面团。

  惟妙惟肖的面团小鱼便出现了。

  跟糖三角、大饽饽一起蒸熟。

  过年期间,一般是不会蒸饽饽的,都是提前蒸好。

  反正冬天里,馒头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变质,热一热就能直接吃。

  还是突出一个词:方便。

  腊月二十九,贴春联。

  贴对联自然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习俗,全国各地都一样。

  赵文牧家的对联是他自己手写的,往年都是请赵学磊帮忙书写。

  今年赵文牧主动请缨,原本大家还只当是个玩笑。

  然而当他工工整整的笔触落于纸端的时候,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虽然大家不知道什么样的字才叫做好,但赵文牧的字一定称得上好看!

  其实赵文牧的字,还真跟艺术不太沾边。

  他人生最后的十多年里,时常抄写一些佛经或者到家典籍,用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小楷。

  日子久了,一手簪花小楷也称得上是美观。

  至少糊弄一下山前村民没有问题。

  春联中“福”的出现频率最高,其次就是“出门见喜”。

  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满是大大小小的“福”字。

  在贴“福”时赵文牧还喜欢将“福”倒过来贴,以代表“福到了”。

  窗户上贴的是雄鸡报晓的窗花,这是赵静亲手剪的。

  赵文牧不舍得贴,非要收藏起来。

  无奈之下,赵静多剪了几张。

  时间一点一点悄悄流逝,农历鸡年即将来临。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