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68章 书记的江东蓝_宦海龙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68章书记的江东蓝图

  江东省委大院,省委常委楼,省委书记办公室。

  办公室一侧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华夏地图,江东省委书记萧宸如今就站在这副地图面前,微微抬头,看着地图,深思着。

  在这幅500万分之一的华夏地形图上,大约3/4的国土以黄褐sè为主调,1/4的国土以绿sè为主调。刨去黄褐sè中的小部分“绿洲”,华夏国土约有2/3是山地和丘陵。青藏高原向东南延伸出若干条山脉,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河流也大多呈自西向东的流向。青藏高原这座地球上最高的屏障阻断了本该长驱直入滋润华夏西北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形成了华夏西部大片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中西部的大片山地以及远离海岸线又使其与外界交流相对不便。

  华夏的这种地理格局一直影响着华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直到21世纪的今天。即使在华夏整体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最近几年,资源禀赋的差异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sè。虽然缩小地区差距的努力已经持续多年,目前华夏各地区发展表现出的差异仍远远多于相似的特质。

  不过,作为局中人,萧宸知道,差异或差距已远远不能描述华夏当下的区域发展格局。当他研究了过去几年尤其是2007年以来的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刚刚确立的新的发展思路后,他知道,以**后各地新组建的党政领导班子开始施政为标志,华夏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正在展开一幅地区竞争与合作的壮丽画卷,这幅画卷体现出一种宏大、丰富的大国气象。

  其实在他看来,在2004年-2005年时,华夏就已经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区域增长重心向北转移,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区域产业分工有所深化,区域合作步伐加快。2006年-2007年,这些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这两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将对今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首先是临京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及迅速崛起,然后是2007年中央相继批准成立川都、东川、江城城市圈、星槠伟城市群四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上此前中央陆续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以说,中央已经基本完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

  在此总体布局下,地区之间的竞争仍将是华夏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对于目前的华夏,国外研究者一般认为,华夏实行的是政治上的集权、经济上的分权体制,经济上的分权主要是指财政的地方分权。财政上的地方分权是多年来地方竞争的重要内在动力,这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