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推荐?”赵构看了一眼刘琦的推荐信,并非是他父亲刘仲武所写,而是成纪县令书写的推荐信。如果刘仲武亲自书写的推荐信,也不必参加武举考试,直接入朝为将。

  “回大人,草民报考武举,父亲身在汴京不知,也不愿意依靠父亲的名声谋取一官半职,想要通过自己的实力取得。”刘琦躬身回道。

  赵构心领神会,他知道刘琦的意思,是不愿意他人说他是借助自己父亲的名声取得功名,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赞扬道:“果真是虎父无犬子!既然你有此决心,那么本官就要考考你是否有真本事。”

  刘琦点点头,做好准备。接着,赵构看着他写的试卷,上面的排兵布阵之法,并非按照书中记载所言,全部都采用实战的方式。于是,赵构将换来张俊、宗泽两人,低声问道:“二位大人,你们这篇文章,以为如何?”

  虽然张俊中饱私囊,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将帅之才,也是武将出身,在军中的职位还不低。宗泽则是军中的泰斗级人物,历经大小战役数不胜数,冲锋陷阵所向睥睨。他们二人听命前来,待看过刘琦所写,两人都情不自禁的赞扬道:“甚妙!”

  “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四者若何?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而敌不敢校也。得地而国不败者,因其民也。因其民,则号制有发也。教器备利,则有制也。法度审,则有守也。计数得,则有明也。”

  接下来,刘琦还写了两军对战时,较为实用的方法,就连张俊、宗泽两人都觉得非常的好。张邦昌、王铎两人则满脸的疑惑,不明所以,赵构问道:“你且如实回答,是否曾经参与过战争?”

  刘琦回道:“回禀大人,草民幼年时随父亲征战,后来父亲调任入京,便留守在家乡中学武习文。”

  众人点点头,赵构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做‘声东击西’!”

  刘琦沉思片刻,道:“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