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辞而别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在当晚喝完酒后便不辞而别,可见走得如此匆忙。并且,方腊留下的字条也是在匆忙之间写下的,这首字还是赵佶指点他的,故而识得,不然换做另外一个人还不见得认识。

  “既然如此,那我与你一同前往!”赵佶沉吟道。

  赵似急忙回道:“皇兄,你不可离开京城。若是你也离开京城,要是被太后、大臣知晓,只怕我们二人都有危险。以太后的脾性,只怕我们难逃责备。再说,我对皇位本来就不曾觊觎,根本就不在乎,要是你也离开,朝中大臣又会出什么乱子,那个时候一发不可收拾。”

  赵佶想了想也觉得赵似说的挺对的,这个时候正是朝中大臣、向太后为大宋选取君主之事而相持不下,这场争斗的核心人物便是他们二人。如果他也离去,只怕被太后知晓,必定严惩,不仅皇位不保,就连自己的爵位都有些危险,他不得不思考一下。

  “皇兄,我前去助他一臂之力,乃是理所应当。毕竟,他是我的兄长,又是我半个师傅。这些日子以来,之前想不通的东西在他的指点下也明白了。并且,皇兄本身就是文人,岂能与那些人争斗,你还是留在京城,这样一来就算是发现我离开京城,你也可以安然登上大宝,登基为帝。”

  赵似打心里明白自己不是皇上的人选,就算是朝中大臣支持,他也志不在此。但是,赵佶与他是亲兄弟,他也知道赵佶的文采以及才能,故而放弃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直接让赵似登基为帝这是最好的结果。

  “此事容后再议,还是想想该如何找到方兄才是当务之急!”赵佶内心也在纠结,一边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一边是唾手可得皇位,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纠结不已,更何况是端王赵佶。

  赵似沉声道:“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方兄此行必去云心寺!”

  赵佶惊疑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日前,方兄与我切磋时,曾经提及过此地。”赵似如实回道,“方腊哥哥曾说过,此地方圆几十里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风景秀丽,适合传播道义。当初,摩尼教在前唐时发生的灭佛之事遭受重创,故而转为地下,后传至江南等地,他觉得此地最适合建立总坛,故而必然前去。”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此去云心寺来回也要月余时间。只怕到时候难以瞒过太后的眼线,那个时候就真的难逃责难了。”赵佶沉吟道,咬咬牙,坚定不移的说道:“如此人才要是为朝廷效命,只怕又是一员大将,也罢!我也与你一同前往,就算是被太后责罚也在所不惜!”

  赵似急道:“皇兄!……”

  “没什么事情的,这次错过了大不了再过些时日,无关紧要。若是损失这样的一位人才,只怕是朝廷的损失。”赵佶淡然一笑,道:“如果真的偷偷溜出京城,远赴云山寺,只怕太后发现那就糟了。不如,我们如实交代,直接请命前往何不更好。”

  赵似惊道:“皇兄的意思是?”

  “这些日子以来,我虽然舞文弄墨,却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干,也在观察他的才能。”赵佶笑道,“此人豪气干云,为人仗义,处事不惊,做事严谨,这些都看在眼里。如若不然,我又如何与他结拜,只因此人有此资格,乃是一位真正的人才。”

  “如果朝廷损失此人,必然是损失一员大将。我们不如前往皇宫,拜见太后,向她禀明此事,也好招揽这样的人才为朝廷效命,乃是首功一件。另外,云山寺也是道家到场,有‘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的传说,又是道家的洞天福地,也可以为大宋祈福前去,这样岂不美哉!”

  “不愧是皇兄,心思缜密!”赵似暗暗地佩服道,他没有想过这么多,赵佶却举一反三,从偷偷溜出京城变成光明正大的离开,这样也会安然无恙,只不过他有些担心太后是否会同意。

  因此,赵似将自己的担心向赵佶说了,没想到赵佶却说这件事他自有方法处理,让他不需要担心。随后,他便急匆匆的进宫面见向太后。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