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祖宗显灵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邪才是真正能起大作用,功绩滔天的大事情。

  尽管此番只是他们的推测而已,但无不是纷纷期待了起来。

  若当真如此,那这件事可就变成了足足的大功德。

  “世间当真有如此神物?”

  这时候,有人提出了质疑。

  大明朝不是日日都有战事,也不是日日都有官兵受到外伤。

  但大明朝却是日日都有人风邪入体,稍有不慎便会命丧黄泉。

  两者一比较,其中的重要性很容易就能凸显出来。

  山永年面有戚戚,沉声道:“此事,还需我等当面问清淮右郡王为好!”

  说着话,他看向城门外的天色日头。

  有人道:“既如此,我等便往东宫去吧,便是早到了,也就等候片刻而已。”

  几老头儿当下不再停歇,提起脚步就往东宫赶去。

  ……

  “曹国公此人不简单啊!”

  朱允熥背着双手,走在从皇极殿广场到东宫门口的甬道下。

  跟在他身后的孙成唯有异样,低声道:“三爷今日何出此言?”

  朱允熥笑了笑,想到了当初看到的,李九江统领数十万兵马围困北平月余,却不曾攻打下来的事迹。

  “曹国公兵法军伍,不输国朝年少一辈,目下只要将他外放出去,在那边塞领兵搏杀几年,我大明便可多出一位统兵大将来。”

  刚刚从曹国公府学完兵法的朱允熥,由衷的感叹着。

  这些日子与李九江接触的越久,他便愈发的对过往所熟知的某些记载产生质疑。

  身为李文忠的儿子,自小学习兵法,上阵领兵的李景隆,当真如记载那般是个赵括第二?

  他更倾向于后一种,世人们的揣测。

  若不然,他又何德何能,位居靖难之役首功之臣。

  那时候建文都已经不知死活,朱棣总不能拿这个恶心一个死人吧。

  孙成苦思冥想,少顷低声道:“三爷有意推动,让陛下将曹国公外放?”

  “外放?”朱允熥狐疑的回头看向孙成:“只要……曹国公绝不能外放出京!”

  若是将来有一日,历史重演,将李景隆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是最可靠的办法。

  孙成忽然有些不懂三爷的想法了。

  前头刚刚夸赞了曹国公,眼下又说绝不能放其出京任职。

  这般自相矛盾的言论,他是想不懂的。

  摇摇头,只好是安静的跟在三爷身后。

  少顷两人便到了东宫前。

  守卫宫门的禁军看着朱允熥回宫,又看向后面,瞧不见朱允炆的身影。

  上前道:“殿下,太医院院使山老,正领着人在正殿等您。”

  朱允熥点点头:“知晓了,你去禀报母妃,二哥今日要在城中寻访文士,要晚些回来。”

  禁军官兵点点头,让开了路。

  朱允熥心下存疑,不知太医院怎么就找上自己了。

  倒是想起今天,朱允炆主动找自己,说是要晚些回宫,当时的神色很是值得品味。

  而等他赶到东宫正殿的时候。

  脚后跟都还没站稳,眼前便被一伙七老八十,头发胡须花白的老头儿给围了起来。

  山永年更是热切的凑到了朱允熥的近前,当下便是直接开口:“微臣参见殿下,不知殿下所制大蒜素,究竟为何物也,还请殿下拨冗,为臣下开释。”

  “啊?”

  朱允熥迟疑的回头看了孙成一眼。

  他心下生紧,思绪飞转。

  自己稀里糊涂弄出来的东西,被这帮专家给找上门了。

  沉吟片刻,他义正言辞的神情肃穆起来。

  在山永年等人的注意下,只见朱允熥已经是转身拱手,面朝着中都凤阳的方向,虚礼一番。

  而后,朱允熥面色郑重道:“此事,皆是我大明列祖列宗在天显灵,假我之手,护佑我大明社稷万年也!”

  …………

  最近起点推荐到了关键点,麻烦大家每天继续追读不要养书。多多评论,月底了,推荐票、月票不要忘了。谢谢大伙了!

  感谢【书友20220422222059292】打赏5000币!

  感谢【血流三千尺】打赏1000币!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